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“十一五”专业建设总结
2010-08-28 13:13:00   来源:教务处    点击:

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点,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,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、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,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。根据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,依照《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“十一五”专业建设发展规划》的要求,我院从专业建设的现状、专业建设的目标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、改善专业办学条件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建设工作,现将“十一五”期间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:

一、专业建设的现状

我院是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从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,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专业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,我院“以市场为依托,以就业为导向”,遵循与社会、经济发展相适应、满足社会需求、符合教育规律、突出重点、讲求效益的原则,适应山西省经济、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,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、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学院根据我省、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情况积极调整专业设置,在原设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园林技术、计算机硬件与外设、多媒体设计与制作、应用英语等新专业。这些专业的开办调整、优化了我院的专业结构,形成了以农业类专业为主体,管理类与信息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。(见下表)

 

 

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—2010年专业设置一览表

序号

2006年已开设专业

2009年增设专业

2010年拟新增专业

1

园艺技术

园林技术

市场营销(农业生产资料营销方向)

2

畜牧兽医

计算机硬件与外设

 

3

食品营养与检测

应用英语

 

4

农业经济管理

多媒体设计与制作

 

5

会计电算化

 

 

6

市场营销

 

 

7

物业管理

 

 

8

旅游管理

 

 

9

国土资源管理

 

 

10

计算机应用技术

 

 

合计

10

4

1

二、试点专业建设

园艺技术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,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。自2006年以来,这三个专业在依托学院的实验(训)基地的基础上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积极与校外相关企业联合,每个专业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增加3~5个校外实训基地,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示范和辐射功能,这些专业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,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建立多样性、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,办出了鲜明的专业特色,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。我院通过这些试点专业的建设,大为改善办学条件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积极开展教学改革,使园艺技术专业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力,学生的就业能力明显增强,在社会和职业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,在学院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。

三、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,为专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

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院根据教育部《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》和《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》,按照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原则,从“更新教育思想观念”入手,通过“确立新的培养目标”、“构建新的培养方案”、 “拓宽培养途径”、“优化教学过程”、“更新提升培养条件”、 “实行新的考试考核方法”等途径,创建适应新型农业发展需要、符合教育规律、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、体现“以素质为根本,以能力为中心”的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,并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。

1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

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,由原来重理论、轻实践培养模式转变为面向“三农”发展服务,以就业为导向,针对市场需求,培养综合素质好、实践动手能力强,能适应生产、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。

2、重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

根据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》[教高(2006)16号]文件精神,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设计安排理论教学内容,重新整合课程,按“必需、够用”为原则,根据各专业的特点,合并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,提出基础课应为专业课教学服务,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应为学生今后工作岗位服务,所以专业课应及时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,以体现针对性、实用性。我院部分专业按理论与实践接近于1:1设计教学计划,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,由实验(训)课、技能训练、实习、课程设计、毕业实践等环节组成,实现涉农专

业把 “课堂搬到田间去”,使我们的教学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。其他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、会计电算化等把“课堂放在实训室“,形成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。

3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,拓宽培养途径

根据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》[教高(2006)16号]文件精神,改变过去封闭办学的方式,将学校与社会、企业、用人单位紧密结合,实行开门办学。大力开展全方位、全过程的校企合作、产学结合,积极探索 “工学交替”培养模式,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途径

四、极力改善专业办学条件

从2004年我院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来,通过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,根据各专业特点聘请相应的校外专家、学者,参与制订人才培养工作方案,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、顶岗实习基地、生产实习基地等多种途径,积极将学院融入社会,大力开展联合办学,形成了产学结合办学机制。现在已经与近3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,合作办学单位与我院共同论证培养目标,按照生产单位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,调整专业设置、修订教学计划、重组教学内容等,参与人才培养;专家、技师来校讲学,充实了教学新内容,拓宽了师生视野;逐渐形成校企双向互动,良性发展的合作机制,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改革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。

在通过校企合作充分拓展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同时,大力加强校内办学条件建设,2004年以来学院自筹资金850万元,积极充实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,在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了果树生产、苗木生产、花卉生产等实训基地,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立了财会模拟实训室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网络实训室、芯片维修实训室。校内外实训功能齐全,设施基本完善,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。

五、积极引进教师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

近五年来,学院实行“外引内培”双结合方针,以重点引进,普遍培养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。重点引进高学历、 “双师型”人才、能工巧匠30余人,近几年各专业从相关行业、企业聘请5~10名技术专家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。增加师资培训经费,对无硕士学位、无“双师”素质的青年教师实行普遍培养的措施,目前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50名。加快专业带头人配备进程,制定了专业带头人的任职条件、岗位职责、考核等办法及骨干教师培养方案。这些措施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 

 

上一篇:校企合作协议
下一篇: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“十二五”专业建设规划

通信地址:山西省运城市红旗东街46号
邮政编码:044000
招生电话:0359-2084503      
部门电话:0359-2084752
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      版权所有 ©2018    技术支持   信息技术系   内容管理     晋ICP备09004356号-1     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110号